近年來,歙縣縣委黨校積極探索具有時代特點的教學模式,會同有關部門一體推進現場教學線路打造和課程開發。打造精品線路12條,開發現場教學專題15個,開展現場教學100余場,參訓學員3000人次。《涵養鄉賢文化 凝聚發展動能》現場教學視頻在省委黨校微黨課視頻評選中獲得二等獎,《陶行知家風》在全市黨校(行政學院)系統現場教學比賽中獲三等獎。
突出主業主課,打造黨性教育“紅色線”
利用全縣50余處紅色遺址,打造黨員身邊的“錘煉場”,形成各具特色的黨性教育“紅色線”。充分利用巖源、蜈蚣嶺等紅色遺址,開發了《走進紅色記憶——巖源革命的光輝歷程》等現場教學課程,開展革命傳統教育。依托陶行知紀念館、張曙故居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開發了《陶行知家風》等現場課程,開展愛國主義教育。走進徽州府署省級廉政教育基地、家風家訓館等實踐載體,開發了《古徽州廉政文化的當代價值》等現場教學課程,開展廉潔文化教育。
總結實踐案例,打造生態文明“綠色線”
縣委黨校認真總結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工作,以全縣130個“一村一品”特色村為案例,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轉化為現場教學課程,打造生態文明“綠色線”。
以新安江為紐帶,將沿江九砂、漳潭、綿潭等村莊連點成線,打造“兩山”理論教育實訓基地,開展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新安江實踐》現場教學。推出全國人大代表、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、深渡大茂社區書記姚順武,打造“大茂樣本”基層治理實訓基地,開展《歙事井然》現場教學。結合全國首批、全省唯一“五好兩宜”和美鄉村試點試驗縣,打造 “國際槐棠”“國畫潭渡”“魚燈瞻淇”等和美鄉村建設實訓基地,開展《和美鄉村在歙縣》現場教學。
挖掘歷史文化,打造徽州文化“徽色線”
堅持守正創新,賡續歷史文脈,充分挖掘徽州優秀傳統文化,打造特色鮮明的徽州文化“徽色線”。 走進許村、棠樾等傳統村落,挖掘徽州歷史文化,開發了《許村鄉賢文化的當代價值》等現場教學課程。追尋王茂蔭、黃賓虹等名人事跡,挖掘徽州名人文化,開發了《王茂蔭“從取舍起”家訓的時代價值》等現場教學課程。依托老胡開文墨廠、新安國醫館等“非遺”教育基地,挖掘徽州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制作了《五彩非遺》等現場教學視頻。
下一步,歙縣縣委黨校將利用徽州府衙、徽州歷史博物館、新安江百里大畫廊等3條現場教學線路被列入省委黨校現場教學精品線契機,在省、市黨校的指導下,加大打造力度,力爭2025年進入省委黨校主體班教學,推動我縣現場教學工作全面提升。
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微信公眾號
省委黨校智慧校園APP
Copyright ? 2011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 Minggao
皖ICP備06012118號-1 皖公網安備 34011102001196號
通訊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號 郵編:230022